【每周一品】甘南實驗中學
項目概況:
甘南實驗中學位于蘭州新區職教園區,規劃總用地面積290694.70m2(合436.042畝),其中建設用地面積267743.10m2(合400.262畝),代征用地面積22951.60m2(合34.427畝)。建設場地呈較為規整的長方形?;啬媳眱蓚扰R路,鄰界道路坡度較大,建設場地東南高,西北低,南北高差達7.5米,東西高差約13.5米。
學生總人數為4800人,教工總數500人??偘鄶?6班,其中初中部每年級14班,共計學生2100人;高中部每年級18班,共計學生2700人。規劃總建筑面積:122819.25m2,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11110.75m2,地下建筑面積11708.50m2,校園容積率為0.42。
項目狀態:在建
設計理念
本項目以使用者學生為規劃設計切入點,將特定使用人群的心理需求與教育管理理念相融合,結合場地地形高差大的特性,以向傳統空間借鑒學習的態度,致力于打造人與建筑、人與自然、建筑與自然三者和諧共生的關系。在還原使用者生活場景的同時,從細節處著手,提供豐富多彩、安全便捷的校園生活,將多功能復合空間、綠色建筑、海綿城市、可持續發展等理念貫穿整個校園規劃。
設計原則及方式
此設計方案是感性與理性結合的必然結果,具有唯一性和獨特性。
從理性出發——這是建在一片場地上的兩所學校,初高中教學部分各自獨立,方便使用,利于管理。從主體教學區的設計出發,研究學生動線,根據孩子的行為模式推導出學校主要空間的布局。學生在校期間主要行為模式基本是三點一線,教學樓、宿舍、食堂,設計將這三部分功能呈三角形布局,距離最近,使用最為便捷。風雨操場、圖書館、音樂廳、多功能廳,小型研討廳置于初高中教學區之間,融合共享,置于初高中部之間,提高利用率,節約土地,降低成本,同時利于打造完整一體的校園空間。
從校園使用者的角度出發。希望可以通過設計,讓這所完全現代化的學校,能夠吸引和震動孩子們的心靈,同時又對學校有更多的親切感、歸屬感。所以在設計過程中,在校園主入口出用大片綠地形成微縮草原地貌,室外空間開敞處、應和甘南地區開闊疏朗的自然風光特色,點綴其間的公共建筑的布局借鑒了傳統甘南藏式建筑布局,如拉卜楞寺—依山就勢,因地制宜,又如草原上的蒙古包,靈活排布,自由散落。
共享區的建筑均采用弧線形,弧線形的建筑形式抽形于草原上散落的帳篷,同時和規矩的主體教學區形成對比。大片藏紅色的教學區、宿舍區是背景建筑,背景色,更好地烘托映襯出核心區的白色公共建筑。 建筑大量采用了紅白兩色,是藏民族最喜歡也是最具有特色的色彩。
再次回歸理性——為了更好地降低造價成本,在方案階段即考慮了項目建設的經濟合理性。
首先,校園內大量的建筑—教學樓、宿舍、食堂(占比88.32%)采用了非常規整、相對樸素的建筑形式,以有效降低建安造價,加快施工進度。大量建筑,密集布置有利于管線集中敷設,減少室外管網投資。
其次,設計大量的功能性建筑時,更多地將精力投注于內部使用功能,將“好用”列為設計考慮的首位。建筑外觀盡量減少純裝飾構件,強調建筑比例、尺度、材質等的細節推敲,以簡單平實的建筑形象抵御時間的洗禮。
第三,充分利用了整個場地高差較大的特點。建筑的自由布局便于場地做平坡處理。場地規劃時結合綠化景觀,留出了處理高差的放坡場地,例如利用場地高差、草坡自然形成運動場看臺,大量縮減了土方工程量,從根本降低投資成本。
小結
這所學校是因不同的使用者,不同的地理氣候特性,催生出的不一樣的風景。是甘肅特有的,土生土長的學校,既現代,又有鮮明的個性。但是它的個性不是標新立異,而是有它自己的其內在生成邏輯。所有的技術手段、建筑手法都服務于使用者的體驗與感受,讓使用者同建筑對話,與環境共情。
創作團隊:張宏穎、馬麗麥、焦谷雨、李忠臻、劉瑩、鄧晗光、楊震鑫、王紅杰、葉舟